一家北京传统清真小吃店的招牌上打了一块圆形的补丁,遮盖着原有的阿拉伯文字(路透社)
北京市广安门附近的牛街一带是回民聚居地,也是体现北京老城区多元包容性特色的回族穆斯林文化走廊。美国之音记者最近重返三年前走访过的牛街,在街面上发现了一些明显变化。沿街店铺的阿拉伯文招牌已经悄然消失,招牌上含有阿拉伯文或伊斯兰教符号的部分都被遮挡。一些商家表示,当地政府不允许店铺招牌展示任何阿拉伯文。
北京牛街及其周边售卖清真食品和回族生活用品、工艺品的店铺依然云集,牛街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大批游人。北京本地穆斯林也习惯到牛街购买清真商品,不过现在已经很难在街面上见到阿拉伯文字的痕迹了。
牛街路口的一家清真餐厅招牌部分用绿色胶带遮挡。一家销售新疆和田玉的商铺招牌上,不知何故“新疆”二字被移除,新疆二字的痕迹还在。沿街不少店铺的招牌被换成统一规格。
销售民族用品的商店既有回族名家的书画作品,也有各种介绍回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书籍。民族服饰和生活器具琳琅满目。店内播放着伊斯兰教讲经的录音。
店主表示,门口招牌不允许出现阿拉伯文,但店内仍然可以展示。
民族用品店主:可以写中文,阿拉伯文不让写了。
记者:为什么不让写了呢?
民族用品店主:国家规定的。
记者:那你现在卖这种牌匾可以吗?
民族用品店主:可以,在屋里放可以,外面不行。
记者:古兰经这里有吗?
民族用品店主:古兰经这儿有中文的。
记者:清真寺现在还开放吗?
民族用品店主:这个寺现在装修,不让参观。修缮,因为这寺时间也长了。
记者:那你们现在做礼拜在哪儿?
民族用品店主:礼拜(清真寺)里面还可以做,参观不接待了。
一名销售牛羊肉的店主表示,政府宗教部门工作人员要求店铺不得展示阿拉伯语招牌。
牛羊肉店主:现在都不让了,这就是政策。
记者:什么时候不让的?
牛羊肉店主:就最近。不让在街面上,里面可以有,街面上不能有。以后咱们这清真包装食品,只能有清真两字,不能有Halal经文,国家有那政策。
记者:那是为什么呢?
牛羊肉店主:那是人家国家的事,就是不让有,这是什么去沙化、阿化。
记者:有专门的人通知你们吗?
牛羊肉店主:宗教部门的、街道专门的人不让有。
一家北京传统清真小吃店的招牌上打了一块圆形的补丁,遮盖着原有的阿拉伯文字。店家面对记者的询问保持沉默。旁边一位摊主只做出简短回应。
记者:我看外面写着老字号,老字号牌子新粘上去的。
豆汁店店主:嗯,是。
记者:原来那是什么字盖住了?
豆汁店店主:是经字,不让有。
北京市新闻办官员没有对美国之音传真函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观察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当局鼓励推行宗教中国化运动,去沙特化、去阿拉伯化、去泛清真化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目标。
美国之音记者2016年8月曾走访牛街。三年过去,牛街有了一些变化。当地清真超市经过重新装修,入口处迎宾墙壁上曾经有过的大字“穆斯林的家”,已经换上习近平语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历史悠久的牛街清真寺据说正在整修,礼拜活动照常举行,但不对外开放,谢绝参观。不过从围墙外发现,跟三年前对比,清真寺院内如今平添了五星红旗和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