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高当局刚刚公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最新版,且不管用意如何,与2014年版比起来,观察人士发现几点很大的变化。
与2014年公布的条例相比,分析指第二任时期的习近平政权提拔用人更趋封闭化,更加赤裸裸地以“政治第一”的名义强调对党的领袖的个人效忠,而且丝毫不加掩饰,连一些装潢门面的字眼都统统删去,最主要的比如“民主、择优、公开”等等全都取缔。
3月17日公布的这一中共内部领导干部选拔条例,与2014年版的同一条例比较,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变化。最关键的变化是第一章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其中的第四条的内容完全删掉,第四条的内容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在为黑箱作业正名呢?“竞争”在中共内部选拔中本不存在,但一度曾引入差额选拨选举制度,这一条后来就不存在了,“择优”许多批评者认为具有讽刺性,他们批评中共的选拔制度是一套逆向淘汰制度,现在去掉“择优”二字,也许为的是更加名副其实?
‘条例’第九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全部删除,中共组织部解释说,这是结合十八大以来干部工作实践,对“公开选拨、竞争上岗”进行重新定位,由原来“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的方式之一”调整为“产生人选的一种方式”,“将相关内容调整到动议环节”。总之去掉“公开”等字样,表面的民主评议和公开的流程也消失了,完全变成一个黑箱体系。
修改后的‘条例’变化最大的是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第七条,该条增加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这是‘干部任用条例’自1995年颁布以来,历史性地把现任领导人姓名写入条例,并把拥护有具体姓名的现任领导人作为选拔干部的基本条件。
另外,在选拔干部的基本条件中增加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等要求。反对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入用人中出现的“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在考察预备提拔干部时也把“政治忠诚”摆在首位。“政治忠诚”在这里指的应是对习近平个人的忠诚。
新版干部任用条例在“干部提拔”方面增加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中组部解释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与2014年旧版比较,新版强调“破格提拔”,并在“破格提拔”方面增加了一个“紧箍咒”,破格提拔的首要条件是“政治过硬”,把这一条放在所有条件的第一位。
但有网民就此指出,“破格提拔”过去走样的不少,比如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福建省原省长苏树林就是34岁上破格提拔的,最后还是被“反贪”掉了。关键的问题是“政治不过硬”,一句话,“没有时时向核心看齐”。
有人举出陈敏尔、蔡奇等“破格提拔”的例子,倒不是他们有天大本事,陈敏尔当重庆市委书记两年,重庆GDP倒数排名;蔡奇当北京市委书记,留下印象的就是“驱逐低端人口”,关键他们在十九大前那一段关键的时期紧跟习主席内斗立了功。还有那位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那段时间大喊“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以绝对的阿谀功夫当上了政治局委员。不过有人注意到,李鸿忠最近几月不太发言了,这可能是因为“做到头了,不可能再升了”。
有学者曾经对职务晋升中的正向选择与逆向淘汰做过研究,结论是:在正向选择规则下,好人比坏人有更大的机会得到晋升;反之,在逆向淘汰原则下,好人得到晋升的机会小于坏人。这里的“好人”和“坏人”是可用“优秀”或“不优秀”等置换的,并非专指道德高尚与否。
有的分析指出,只要坚持政治集权,就不可能不导致政治的恶质化,导致社会向上流动的逆向淘汰,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败坏。习近平以更加不受约束的个人集权来“立规矩”,社会败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了。学者张玮曾指出,这个制度也不排除可能会有一些有创见的领导人,可能会在这个制度下面脱颖而出。也许他们埋藏的很好,但是绝大多数人确实是逆向淘汰的结果。
北京官场最近有不少关于前总书记胡锦涛之子胡海峰可能升迁的传闻,依据是什么?没人清楚。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暗箱系统,既用不着本国人民参与,人们也永远无法弄清出其中的操作,只有在内斗激烈的时候,才会爆发出一些惊人的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