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 亲历“六四”学者吴仁华解析3大疑点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吴仁华硕士,多年来利用自己的考据学、目录学专业,从官方文件、网络资讯,甚至是退伍军人聊天室里搜集资料,致力于独立拼凑还原六四历史。(台湾中央社记者孙仲达摄)
发生于1989年6月4日的天安门广场大屠杀事件,迄今已过去近30周年。长期以来,为掩盖这场针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大学生以及支持学生的北京市民的血腥屠杀,中共几乎封锁了所有其能封杀的相关资讯,同时为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制造了许多虚假的说辞。
“六四事件”的亲历者、中国学者吴仁华被迫流亡海外后,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搜集有关六四的资料和证据,力图还原出更接近历史原貌的六四真相。
吴仁华近日接受了台湾《中央社》的采访,他在访谈过程中针对“六四”清场军人殉职的时间、戒严部队使用的弹药、清场死亡人数等几个重要疑点,谈了他通过多年研究所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先有镇压,还是先有暴动”的问题。
长久以来,中共在对外解释六四清场为何动用杀伤性武器时,都宣称是发生了民众“杀军人、抢武器”的事件,军队才不得不进行武力镇压。但吴仁华指出,这是“倒果为因”的说法。
吴仁华根据中共官方公布的平息反革命报告、共和国卫士英雄事迹等资料,辗转调查找到了15名戒严部队殉职官兵的死亡地点、时间和死因。
吴仁华说,清场时间是从6月3日晚间10点钟开始的,但中共官方公布的这15名殉职军人,没有一位是在6月4日的凌晨1点前死亡的。这说明是中共派出的戒严部队开枪杀人在先,北京民众采取“以暴制暴”行动在后。在军队清场开枪杀人之前,北京根本没有发生所谓的“反革命暴乱”。
他通过调查证实,上述15名“殉职”官兵里,其实只有7人的死因和北京民众的暴力行为有关;其余的8人中,有人是死于交通意外,还有人是突发疾病而亡,更有一名军队宣传干部,是因为身着便服到广场去拍照,结果被戒严部队的士兵误杀。
其次是有关戒严部队是否在清场过程中使用了国际禁用的“达姆弹”的问题。
“达姆弹””(Dumdum bullets)俗称“炸子”,其高延展性弹头射入人体后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口,所以1899年国际“海牙公约”明文规定禁用这种子弹。“六四事件”发生后,外界盛传中共军人曾动用这种国际禁用的“达姆弹”来射杀民众。
对于这个问题,吴仁华表示,自己目前收集的资料不能证实戒严部队使用过“达姆弹”。不过,有过军旅生涯的他同时说,很多士兵可能受“战友被杀”的宣传洗脑,因此仇视民众,这时候只要随便把子弹在墙上、水泥地上进行划挫,都可能使子弹变型、造成类似的伤口。
在海外64memo.com 网站公布的大量有关“六四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中,有多张事件亲历者在现场抢拍到照片显示,一些被中共军人开枪射杀的大学生或北京市民遗体上的伤口异乎寻常的巨大,看上去像创伤十分惨烈。
“六四事件”发生时,正在解放军301医院任职的军医蒋彦永(现已退休),也支持戒严部队有军人在天安门广场清场时使用了“达姆弹”的说法。
第三是关于“六四事件”的死亡人数问题。
1989年6月6日,担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袁木对外宣称,6月4日天安门清场有近300人死亡。
对此,吴仁华表示,他曾对到北京近200家医院和100多个戒严部队开枪的地点进行资料收集,在统计各家医院容纳的死难者遗体数量后,他认为事发当年中国红十字会所公布的2600人是比较可信的数字。
不过,根据英美两国近年解密的外交文件,“六四”死亡人数总计可能高达1万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