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已有报道指出,中共播放的“诈骗犯王立强受审”视频上那个人不是目前在澳洲的王立强。
这符合我的判断。5天前我在万维读者网上发表了博文《扯错了?涉诈骗的王立强长期在安徽炒房》,指出“诈骗犯王立强”不是“特工王立强”,而是同名同姓,出生于福建光泽县的另一个人。
上海公安局明明说“特工王立强”是福建南平人,却同时故意张冠李戴,把“光泽县王立强”的诈骗案硬扯来安在他头上。
好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裁判书写得很清楚,犯诈骗案的不是南平人王立强,而是光泽县的王立强:“被告人王立强,男,1993年4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汉族,大学文化,学生,住福建省光泽县”。
同样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资料,这个“光泽县王立强”并没有出国。他一直在国内,目前很可能还在安徽蚌埠。这与“特工王立强”的情况大相径庭。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资料显示,“光泽县王立强”除了那宗诈骗桉外,还因为购房贷款与安徽蚌埠的几家公司发生民事纠纷,2015年来一直在安徽打官司。最新一份的裁决书指出,“光泽县王立强”今年二月还住在安徽蚌埠。
而根据澳洲媒体对“特工王立强”的访谈,他2014年就去香港就职。并经常在台港之间走动,还去澳洲和太太孩子相聚等。这些情况,显然跟“光泽县王立强”的情况根本对不上号。
详情请看我的博文:博文。
要紧的是,如果“光泽县王立强”公开亮相,中共会很尴尬。合理地推断,中共会希望这个王立强消失。因此希望大纪元给予曝光关注。以帮助保护重要证人。
更希望贵报继续追踪报道,还公众以真相。
谢谢。
武秦岭
******
附作者博文:
扯错了?涉诈骗的王立强长期在安徽炒房。
中国特工“王立强”事发后中共反应异常迅速。星期六,中共中央政法委转发了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当日发布的情况通报。
美国之音在报道消息中指出:“由中共中央政法委直接出面对外国媒体报道做出迅速反应,这种情况在中国非常罕见。”
的确是非常罕见。这显露出中共当局极为重视,也非常紧张。
同样罕见而且不幸的是,中共当局急于抹黑“特工王立强”,很可能急中出错张冠李戴,把福建光泽县王立强的诈骗案扯到了“特工王立强”头上。而这两个“王立强”看起来不是同一个人。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23日晚间发布通报说:
外媒报道的所谓“中国特工”王立强,真实姓名王立强,男,26岁,福建南平人,无业,系涉案在逃人员。2016年10月,王立强因诈骗罪被福建省光泽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缓刑一年零六个月。
网上立即传出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关于王立强诈骗案的判决文书:
但是,这份判决书跟上海公安局静安分局的通报明显对不上号。此案中的王立强,不是上海公安局静安分局的通报中所说的“福建南平人”。而是光泽县人:“1993年4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汉族,大学文化,学生,住福建省光泽县”。
光泽县与南平市相距一百多公里:
“王立强”是相当常用的中国人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用“王立强”搜索,竟有9千3百多份文书之多。可想而知,叫“王立强”的中国人有多少。
上海公安局明明知道“特工王立强”是“南平市人”。为什么要把一百多公里外的“光泽县王立强”的案子扯到“特工王立强”头上去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光泽县不是南平市,不知道叫“王立强”的中国人特多,重名搞混的概率很高吗?
“光泽县王立强”在年龄段上与“特工王立强”很接近,前者26岁,后者27岁。加上光泽县和南平市都在福建省。也许就因为这样,上海公安局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把不同人的事扯到一块儿去了。中共司法系统就是这样为了政治而草菅人命。
更重要的是,中共习惯了栽赃诬陷,也需要栽赃诬陷。他们只怕扯不上,不怕扯错人。横竖党国大权在握,错了又咋地?照样要你承认是对的。
问题是,这个涉及诈骗的“光泽县王立强”目前很可能还在国内。如果他在国内现身,中共当局情何以堪?
虽然叫“王立强”中国人成千上万,但1993年4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的王立强应该只有一个。因此在法律文书中辨认“谁是谁”并不难。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资料显示,同一个“光泽县王立强”并不止涉及了2016年的诈骗案。他还涉及了多起在安徽蚌埠的民事案件。2015年以来,他因为购房贷款合同而卷入与安徽省蚌埠市几家公司的民事纠纷案。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关于“光泽县王立强”的裁判文书有八份。其中两份关于2016年的诈骗案。其余六份是关于他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蚌埠分行,金碧物业,海亮物业,恒通置业等公司的购房贷款纠纷。他在这些纠纷中均为被告。其身份籍贯都是1993年4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最后一份裁定书发布于今年2月27日。该裁定书显示他今年二月住在蚌埠市:
这么多年里,“光泽县王立强”一直在安徽蚌埠跟别人打官司。这显示他是在国内工作。他不太可能如“特工王立强”那样在香港台湾等地之间走动,还经常去澳大利亚与太太孩子相聚。
推断起来,这位涉诈骗案的“光泽县王立强”目前很可能还在蚌埠。
总的说起来,中共对于此案的反应显得过于急促,失当。给人以“方寸大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