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加剧,双方能否化解僵局,六月底川习会将是重要决战时刻。图为去年12月川习会。(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6月13日,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刊登了美国彭博社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之行,我看到一个为贸易战持久战做好准备的国家”(Tour of China Shows a Nation Girding for Protracted Trade War),并声称刊载了全文。文章随即被大陆门户网站以及包括海外党媒凤凰网在内的媒体转载,并纷纷冠以“彭博社”的名头。 从上述官媒看到的文章主旨是说:通过作者与中共官员、学者、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为期10天的交流,作者见到的是一个正改写与美国关系,并准备度过持久贸易战的国家。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中国“碰壁”了。如此打鸡血的文章,而且还是美国大报记者所写,让一些中国人颇为自豪:我们就是不怕美国!
可惜,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一个完全由党管控、缺乏新闻自由的极权国家里,美国记者真的可以随意采访中共官员、学者、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吗?而这些接受采访者有多大的自由度能够说他们想说的话?显然这两者的可能性很小。
换言之,在一个非自由的环境里,身在中国的美国记者采访指定人选,即便在表面上感觉很“自由”,但所听到的“事实”和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是很值得怀疑的。
比如文章称被美国制裁的华为公司,正在转移供应链,并采取其它措施应对持久战。华为董事长梁华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活下去。”但事实是,虽然在中共的支援下,华为或许可以活下去,但失去了美国软硬件等公司支持的华为,能否活得好完全是个大问题。
不过,中共倒是比较满意彭博社记者的结论。在中美贸易战前景黯淡、一片唱衰中共经济和政权之际,彭博社的这篇文章大概让中宣部的官员们欣喜若狂——或者也是他们有意安排了这样的采访,因为这再次成为他们欺上瞒下的工具。这也是该文被各大(国内)媒体统一转载的原因。
只是虽然比较满意,但毕竟美国记者文章中还写了一些不那么让人满意的东西,所以尽管《环球时报》声称刊载的是全文,但实际上原文中的不少段落和意思根本没有翻译过来,即中国人看到的不过是中共阉割后的文章。估计中宣部和《环球时报》赌的就是相信他们颠倒黑白的国人都不懂英文。这是第二个问题。
那么是什么内容让中宣部删之而后快?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原文提到川普总统在6月底G20峰会前,正在加大对习近平的压力,彭博社记者并不认同,认为这“太过分了”。他指上个月,习近平告诫全党要进入第二次长征,而这是在追随毛维护共产革命的战略。但习近平没有提到的是,新的长征已经在行进中了。
中宣部官员将这段删除,大概是避免国人关注川普对习近平的最新施压,即如果习近平不去参加峰会,或者不与川普会谈,川普将马上对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而这将对中国经济带来怎样巨大的影响,中共是绝不想告诉中国人的。同理,中宣部也不想让民众将习近平与臭名昭著的毛联系起来。
二、原文提到中美双方在就广泛的贸易协议经过4个月的谈判后,在5月却破裂,美国官员指中国违背承诺,中共则抱怨川普不断变化要求。因此,作者认为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对谁具有杠杆左右有着不同的认知。此外,作者还提到如果川普再对剩余的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北京将没有对应的惩罚措施。
中宣部删除这段原因也可以理解,那就是心虚的他们实在不愿意让中国人知道谈判破裂的内幕,不愿意让中国人了解其实中共面对美国新的加征关税,根本无力还击——如果知道了,中共的谎言还怎么继续?!
三、原文中称中共正在想办法应对贸易战,主要策略是刺激创新和提振经济。作者引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所言,称北京可以利用一系列工具来减轻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损害,从利率政策到让人民币走弱。
中宣部不让国人看到这段,恐怕是担心激起民众对人民币贬值等的担忧,从而引发社会恐慌。显而易见,中共时时担心的是自家的利益,哪管百姓的财产安危和死活。
四、原文透露了贸易战的影响。一些中国科技公司正在离开大陆,在东南亚建厂。私营企业报告现金流收紧,营运资金也受到限制,就业市场疲软。这样的情况自然让中共高官们很难堪。这样的负面消息,怎么能让中国人知晓?所以删除是必须的。
五、原文提到了北大一名教授的批评,称中国经济改革的辩论已经被新的民族主义扼杀。鼓动民族主义的中宣部同样见不得这样的言论。
删除了这么多内容的《环时》文章,还大言不惭说是“全文”,真的是让人笑掉大牙。无疑,中宣部和《环球时报》一方面想利用彭博社的文章为中共打气,另一方面却遮遮掩掩,不敢向国人透露川普对习近平施压、贸易协议谈判破裂原因、人民币要贬值、中国公司外迁和民族主义占上风等真相,彰显的只能是其虚弱的内心。而这样被阉割的文章,习近平看到后得出的当然是不一样的观感。或许从这小小的被阉割的文章,我们可以一窥中宣部欺骗民众、蒙骗高层的伎俩,而这样误导下的民众和高层会做出怎样的判断,也可想而知。
|